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深刻總結我國制度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13個顯著優勢,要從深層次上理解和把握這些優勢,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其背后的價值意蘊及其獨特優勢。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取向。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性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屬性。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與顯著優勢,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從價值維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優越性根植于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于以人民為中心,歸結于以人民為中心。它堅持人民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崇尚人民至上價值旨趣,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一言以蔽之,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價值取向。
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蔽覈鴩抑贫鹊母境霭l點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當家作主,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是我國國家制度的內在邏輯。我國國家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始終指向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于保證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其根本價值追求在于創造人民美好生活。人民美好生活是人民立場、人民話語、人民主體訴求的價值表達,一言以蔽之,它是人民價值追求的生動體現。
人民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標準。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崩鎲栴}具有根本性,它本身就屬于價值問題。我們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共和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边@就意味著,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處于統領地位,起統帥和主導作用。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薄昂饬恳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边@就深刻闡明了,人民利益是我們黨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價值標準,人民是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人民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最高尺度和價值標準。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手段。價值手段是實現價值目標的方式、方法、程序、手段、工具等,是解決獲取價值目標達到理想彼岸的過河之橋或船的問題。黨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處于領導地位,起著統領和統攝作用。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人民幸福。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體,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框架中,人民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治理國家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加強黨的領導,鞏固、健全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就能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人民幸福。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實行全面依法治國,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辯證統一的,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領導人民實現當家作主,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把黨的主張依照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黨始終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并依照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才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人民幸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目標。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政權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人民政權。因此,我們的國家制度必然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價值目標和最終歸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敝袊厣鐣髁x國家制度把人民幸福作為價值目標,集中體現在,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始終把人民作為創造幸福的主體,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不斷健全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大力激發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強調幸福由人民共建共享,注重共享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堅持人民至上,謀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始終把謀劃改革發展放在增強和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黨和國家一切行動的根本目的,把為人民謀幸福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做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真抓實干、為民解憂、為民造福。
人民立場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價值支撐點和根本優勢所在,也是“中國之治”的價值密碼。人民立場是制度之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制度之要。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獲得了最大的歷史合理性(合規律性)與價值正當性(合目的性),占據了人類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因而,它才煥發出了強大的生機活力,具有巨大的優越性,成為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障。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永勝